搜索

新闻中心
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美国当年是怎么限制日本汽车出口的?

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3-12-26 22:42:56   浏览:

  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美国当年是怎么限制日本汽车出口的?各位春节好啊,2023,又是新的一年。老有人跟我建议春节就要做春节话题,可是我多年来的观察啊,不一定春节话题就一定好,什么放炮啊,春运啊,这些还是新闻性比较强。我觉得还是讲自己平时说的线年,我国的汽车出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311.1万台。从量上来看,已经稳稳地超过了德国,排在了世界第二。距离世界第一日本,还有一定差距,日本估计在380万台左右。

  从车型来看,乘用车出口252.9万台,增长57%;商用车出口58.2万台,增长45%。总的加起来,比2021年,增长了54.4%。按厂商来看,第一名上汽,90.6万台;奇瑞,45.2万台;第三特斯拉,27.1万台。剩下的,长安、东风、吉利、长城、江汽、北汽、重汽,依次排下来。

  按出口国家来算,中汽协现在只有前11个月数据,前十名都在这张图里。墨西哥、沙特、智利、比利时、澳大利亚最多。蓝色的是新能源汽车,可以看一个比例。

  我国厂商的出口,乘用车里面,经济适用型车型还是绝对的主体,利润率比较低,竞争异常激烈。而且出口这件事还会面临关税、当地消费者偏好,当地政策,是否建厂等一系列问题。我就想起了1970到1980年代,崛起的日本汽车,向美国出口,又被美国限制这样一段往事。

  我们先来看美国。二战之后到1973年,全球的汽车产业走出了一大波行情bat365官方网站。其中最火爆的市场之一就是美国。美国本土厂商的新车销量,从每年356万台(1947年),一度涨到967万台(1973年)。同时因为基础设施的大建设,更多人愿意搬到城市周边,或者比较发达的农村生活。

  而且那个年代还没爆发石油危机,油价相当便宜。所以美国人就更偏爱大体积,高油耗的中大型车。美国的厂商对小型车也不太重视,做的就不如日本和西德的小型车精致,省油。可是本来爷也不在乎啊,费劲巴拉地改进小型车,价格还低,利润还不高,还不如更专注中大型车市场。这样就等于让出了很多市场,其中受益最多的就是日本。

  再说日本这边。日本的汽车产业也挺争气,靠着便宜和省油,出口暴涨。对美国的出口,从1964年的8500台,一路涨到1973年的74.2万台,仅次于西德的(1973年)78万台。

  本来花好月好,美国厂商追求高价值,高利润,让国家做我们市场的补充;日本呢,也大力出口,建立自己的品牌和价值,双方都好的事。可是这时候,石油危机来了。

  石油危机其实就是中东的主要石油出口国,不满于自己输出廉价的能源,联合起来涨价。这下直接冲击到了美国的汽车市场。人们蜂拥去买便宜的小型车,其中日本车最受欢迎,从(1973年的)74万台,直接暴涨到了1980年的188万台。

  也是这几年,美国厂商过了一段苦日子,销量低迷,只能裁员。裁员人数屡创新高,达到了产业工人最高值的29%。三大厂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子都不好过,克莱斯勒已经走到了破产边缘,是从政府那里得到了15亿美元的融资担保,才给推出了ICU。

  几个方面的力量,用了七八年时间,不断地游说政府,有三大车企,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还有国会议员,政府内部的官员。其中全美汽车工人联合会的态度最激进,要求政府加关税,汽车关税从2.9%涨到20%,卡车关税本来就比较高,25%,可以维持。

  美国一直是大举自由贸易的大旗的,如果这么做,就是赤裸裸的用行政力量干预市场了,自己把自己的大旗给拨了。特别是当时的总统是卡特,他是党,更拉不下这脸。这么做肯定是不行。于是各方都选择了一个最大公约数,退一步,改为让日本“自愿限制出口”。就是日本呢,你自己得权衡,自己考虑,出口太多了,终归是对你不好,哪不好呢,你自己总结。是要长远发展,还是要短期利益。这可不是干预哦,不是我们强来的,你自愿的就不是制裁,我不给钱就不算。

  而且这个“自愿”,只是暂时的。石油危机带来的创伤,确实需要恢复。等美国的市场信心,还有车企恢复了,“自愿”就可以结束了。

  美国一方的造势其实也持续了很久,连总统卡特也开始表态:如果日本承诺,不再加大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那将是让人无比欣喜的事。

  日本一方其实心知肚明,也早有动作。1980年春天,日本的通产省就开始引导车企,加大对美国的投资。另外呢,日本也要加大对于美国汽车的进口,甚至提出要废除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同时要简化手续。

  可是这些动作第一是力度还不够,第二,政府没有与美方作出一个明确的约定。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助推,这个助推就是美国大选。

  卡特竞选失败,总统换成了共和党人里根。卡特对汽车产业这件事,一直是相对温和,他们团队一直认为,日本小汽车在美国的成功,本来就是美国汽车在这一块竞争失败了。只有在大选前一阵的造势里,他才不情不愿地说出一些,日本应该“自愿”啊云云,但从心底里他是不支持直接地、强硬地介入这个问题的。

  可是里根不一样。他旗帜鲜明地攻击卡特政府bat365官方网站,他说,限制他国对美国汽车的出口,是政府应尽的责任。美国的汽车界遇到了这么大的困难,各方都在呼吁,卡特政府还这么拖拖拉拉的,不换思想就换人。

  选举结果刚出来,按说这时候卡特还会在任一段时间,众议院就火速通过了日美贸易相关的议案,而且是绝对多数。转过年了,1981年初,就向新一届政府施压。里根在竞选的时候,让日本自愿限制,其实就是他的主要议题,现在就任总统,自然是要推动这个事。

  到这个时候,其实双方——主要是美方,已经作出了足够的造势和宣传,做肯定是要做了,问题就是做到什么程度。核心点就两个:“自愿”到什么数量,“自愿”到什么时候。

  双方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就数量上达成一致,就按照1980年日本向美国出口汽车的数量,180几万台,在此基础上,减一些,减到168万台。之后每年可以酌情增加几个百分点。限制几年呢?三年,到1984年春天结束。

  谈判之后双方都发表了声明,这声明真是有意思,我觉得可以列入“自由贸易”的史册。日方代表(通产大臣田中六助)说,基于维护自由贸易体系,以及日美经济合作的大局,日本采取临时性措施,自愿限制对美国出口汽车。美方代表(Bill Brock)首先表扬了日本:日方做出了维护自由贸易体系,缓解两国贸易摩擦的明智选择,也为美国汽车制造商重振雄风bat365官方网站,提供了宝贵机遇。然后安慰了一下:日系车在美国市场的销售虽然暂时受阻,但迟早可以恢复。

  从声明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两方的谈判既艰难,又不失和谐,又不失礼貌,又不失次序,又不失愉快。针对日本汽车,推动了至少8年的议程,终于有了一个妥协的结果。

  从1982年开始,日本车企纷纷开始在美国本土设立装配厂,解决美国本土工人的就业,也开始采购美国本土企业的零部件。美国三大汽车巨头也开始扭亏为盈,(三家之和)从亏损40亿美元,到盈利100亿美元。美国的新车销量,所有厂商,本土的进口的,也到了1986年的1600万台的历史高值。

  而日本整车对美国的出口,也从1983年的168万台,缓慢增加到了最高230万台。那这样是不是就对两方都好了呢?经过美国学者的研究,还有另一套账要算,就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账。

  自愿限制,第一个结果就是日本在美国的涨价:从1981年到1984年,平均上涨11%,反正你只是限制数量嘛,又没限制价格。而且不光日本车涨,美国本土的车也跟着涨,平均上涨了4.4%。第二个结果,就是生产商与消费者之间的鸿沟。据学者研究,1984年,生产者获益26亿美元,而消费者因为涨价,损失了58亿美元。1985年,生产者获益9.2亿美元,消费者损失33-50亿美元。也就是说,消费者额外付出了5块钱,生产者会额外得到9毛钱,这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反正不管怎么样,美国车企熬过了1980年代,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恢复。那当年的三年之约(1981年春-1984年春)呢?一个承诺,实际在后续执行的时候,其实都是一样,很少有一刀切的坚决执行的,有的只是在过程中,根据现实情况再调整,把当初的约定部分取消,或者打折。

  到1982年,日本汽车进口配额应该向上调整一点了,上涨16.5%,可是美国车企还没恢复,所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又宣布,自愿放弃这年上涨的数据,保持跟去年一样。1983年再一看形势,还是不能涨。到1984年春天,自愿都本来该结束了,两方再一谈,日方说我们还是自愿让步,延长自愿,但数量可以涨一涨。

  这一延长,可就一直持续到了1994年。这中间,日企在美国建厂,同时推出了利润率更高的豪华车。两方都默许了把时间向后延,一直没有就结束时间做明确表态,一直就这拖着。日本甚至有时明明可以把额度用完,也不愿意用,要主动降低出口。反正双方一直都在实践中调整、试探,保持与摩擦界限一定距离。直到1994年才正式恢复正常。

  日美关于汽车的摩擦,其实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案例,而且事情往往也都是这样,是多方根据即时的情况,进行反复地争论和妥协得出来的。可是我们也能看出来,有些是特殊时间、特殊环境的产物,有些则是一以贯之,永远难变的。好了,本期就到这里,希望大家能享受这个假期,下期再见。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