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新闻中心
bat365中国产业园区这40多年之九:世界现代产业园视野中的园区经济

类别: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8-30 19:19:07   浏览:

  bat365中国产业园区这40多年之九:世界现代产业园视野中的园区经济现代产业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载体,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它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产业园区作为产业集聚的载体和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创造企业的集聚力,通过共享资源,带动关联企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集聚的形成,推动产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从建立第一个现代化的产业园区(SEZs)起,迄今已经超过50年时间,很多国家对这个激励经济转型的政策工具充满了信心。在一些国家,这种经济模式引人注目,产业园区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中起到了催化作用,如东亚“四小虎”和中国。这些国家和地区用产业园区作为平台来支持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发展。

  世界产业园区发展的时空特点促成了其自身内涵及内部产业活动的多样化,由此衍生出了不同的产业园区类型。早期产业园区的相关研究中对其区位和功能属性各有侧重,并伴随相关实践的频繁出现,不同研究线索逐步交汇与发展,使得产业园区的理论本质渐趋明确。

  二战后初期所发展的产业园区以全面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为助推,以如何尽快高效地完成国家经济体系的重建为发展大方向,以区域的均衡与非均衡发展为议题,此时的产业园区指导理论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以区域发展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新国际分工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等为代表。

  在拉丁美洲,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等国利用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进入美国市场,并且在以往依赖农产品的经济体状况下产生了大规模的制造业部门。在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国家,如埃及、摩洛哥与阿联酋等,产业园区在加速其出口多元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毛里求斯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产业园区成为其经济多样化和工业化的核心政策工具。

  此外,产业园区发挥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在许多国家,它们支持部分地区接触全球市场,同时在“渐进式”的改革道路上沿用保护性壁垒。产业园区通常作为新政策全面实施前的试点地区。在缺乏意愿改革的背景下,产业园区可以作为“第二最佳环境”和“压力阀”来吸收过剩的劳动力。

  尽管在中国有显著的成功经验,产业园区还是必然会产生其他结果。一些国家与产业园区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最终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更糟糕的是,一些国家的产业园区没能够吸引到投资者,成为“昂贵而无用的东西”,造成财政和的双重损失。

  从世界范围以鸟瞰历史眼光看,产业园区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但真正在世界各地普遍推行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是在20世纪中叶以后。二战后,世界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国际间的商品交流、劳务交换、资金流动、技术转让等已把各国的生产和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各国都不可能完全闭关自守,开放已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产业园区在20世纪60、70年代进入了以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的时期。出口加工区兼有工业生产与出口贸易两大功能。设区国往往在本国划出特定的区域,对外开放,对内隔离,通过提供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其他优越条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面向世界市场的制造业,以达到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以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目的。

  1959年,爱尔兰香农自由区的建立,标志着这一时期的开始,但首先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现代产业园区,则是1965年在我国地区高雄港附近建立的高雄出口加工区。1969年,我国地区又继续建立了楠梓、台中两个出口加工区。地区高雄出口加工区建成并取得成功后,亚洲其他国家纷纷设区。1969年菲律宾创建了巴丹出口加工区,接着又在马坦岛和吕宋岛的碧瑶等地相继建立了15个出口加工区。

  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马来西亚在将近10年间建立了滨城及西南沿海各州37个出口加工区,韩国建立了马山、里里等4个出口加工区,新加坡建立裕廊工业区。此外,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出口加工区。不少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叙利亚、毛里求斯、塞内加尔、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多米尼加、突尼斯等也开辟了各有特点的出口加工区。

  西方发达国家也竞相增设出口加工区。原有传统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不少也逐步向出口加工区的模式转变,如德国的汉堡和布莱梅两个传统自由港,也分别设立新港区,加工生产轻工业品和发展造船业;美国也将对外自由贸易区发展成为具有生产和装配功能的出口加工区。

  20世纪60、70年代是出口加工区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加工区是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70年代末,世界出口加工区总数已达到240多个。不少发展中国家(地区)正是凭借“出口加工区”为基地,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出口工业,以此带动本国(本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还因此成功地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步入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

  这个时期,现代产业园区在数量上由少到多,在规模上由小到大,在经营上由流通贸易型为主转变为生产型为主。所有这些都标志着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20世纪70年代波及全球的石油危机和8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结束了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也使出口加工区失去了赖以迅速发展的国际经济基础,促成了世界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的新变化,其特征是“出口加工区”一枝独秀的状况为现代产业园区多样化、综合化、高级化所替代,而综合型和高科技型现代产业园区的崛起,即代表了这一过程的发展方向。

  综合型和高科技型现代产业园区,既具有出口加工区或传统自由贸易区的一般特点,也有着与之不同的质的差别。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是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两种模式混和、交叉发展或自身升级换代的结果,它的特点是规模大,经营范围广,不仅重视出口工业与对外贸易,还兴办金融、旅游、服务、商业等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我国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都属于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

  新加坡、韩国的济州岛、埃及的开罗、泰国的拉牧、克拉邦等现代产业园区也都属于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由于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与其他现代产业园区形式没有严格的区别,所以世界上有些以自由港、自由贸易或出口加工区命名的现代产业园区,实际上具备多种经济功能,应该看成是综合型的现代产业园区。

  由于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面积大,经营多样化,经济效益好,因而对影响和带动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现在,不管是自由贸易区,还是出口加工区,都呈现出向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发展的明显趋势。

  高科技型现代产业园区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出现的,它的特点是以大学与科研单位为依托,把生产和科研、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把运用最新科技成果生产和出口高级技术产品和培养第一流的专业人才作为办区的主要目标,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所有这些反映了世界现代产业园区正向纵深方向发展,现代产业园区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利用科学技术因素发展国家经济,同时也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反映了现代产业园区适应经济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回顾世界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世界现代产业园区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方向迈步发展的过程,即从单一的贸易功能(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向工业、贸易双重功能(出口加工区),再向具有多种功能(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五大一般规律和趋势:

  第一,世界现代产业园区的数量仍将有增无减,创办现代产业园区的国家和地区日益增多;第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产业园区进入了多功能、全方位、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第三,世界现代产业园区正在升级换代,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和高技术化;第四,世界现代产业园区在世界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第五,由于世界经济、贸易、科技竞争的加剧,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将面临各种挑战。

  综观世界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其数量由少到多,发展迅速。设区范围由西欧扩展到全球,功能从单纯贸易型到工贸结合型并向综合型发展,经营内容从商品的交换到商品的生产并扩展到商品的研制,生产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调整。今后,现代产业园区仍将不断发展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

  从国际现代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现代产业园区正向更高级的形态发展,进入了多功能、全方位、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和高技术化。如果我们不能迅速改变现代产业园区低水平大量建设的局面,带来的不仅是土地的闲置,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更是让现代产业园区这一曾经造就了中国经济奇迹的改革经验与国际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难以发挥其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等资源,迅速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

  国外现代产业园区的最大特点是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从国外现代产业园区的实践来看,大多数现代产业园区的规模都不大,多在1平方公里左右。

  与此相比,从我国最初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创办的现代产业园区来看,由于缺乏经验,初定规模都较大,大多在10~50平方公里,比国外出口加工区要大一个数量级,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虽然后来因受建设资金的约束,现代产业园区的占地规模压缩到l~3平方公里的规模,但首期开发基建摊子仍然铺得过大,因而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土地利用率低、资金占用大、效益低下的现象,特别是许多县级现代产业园区的规模根本没有进行过认真充分的科学论证,问题更加严重。因此,必须大力开展以现代产业园区清理为重点的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提高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水平。

  现代产业园区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转变,要求现代产业园区管理思路也同步提升。现代产业园区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建设前的可行性论证和环境影响评估,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制度环境的配套,再到招商引资和日常管理,无不需要先进的管理思想来指引。

  盱衡世界经济大势,展望国际产业形态,产业园已成为当今世界新兴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我国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方式。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增长极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经历了40年的发展,实现了发展规模和质量上的快速成长,已成为国家参与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分工的重要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有力措施和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强大力量。

  中国产业园区经过40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涉及不同产业层次、覆盖经济领域广泛、多种类型互为补充的发展态势。深化对产业园要素集聚、运营机制、产业链和价值链等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及研判,是未来开展产业园规划设计及运营业务的必经之路。

  随着产业园区的不断发展,更伴随着其不断成长集聚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国家在政策面一直赋予其更加主动和灵活的体制机制和改革试点。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区等等,中国一直在主动探索更加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贸易机制和开放体系。

  2016年以来,全球工业生产年增速仅为1.5%或是2%,只有高增长时代的五分之一,或是正常水平的三分之一,而且普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产能过剩导致投资下降,产能向更低成本地区转移,兼并和收购大幅增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出口为核心的外需拉力严重下降bat365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原有的资源加工、中间品生产、传统轻工制造等过剩产能开始向东南亚、印度、中亚、非洲等地转移。

  在经历了“华盛顿共识”模式不成功的试验后,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刚果等亚非国家提出借鉴“中国模式”。而所谓的“中国模式”实际上是指“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源于大量的经济特区以及产业园区的崛起,且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特殊经济)园区体系”。而对于产业园区来说,传统的以产业转移为主实现低成本产业导入发展的模式已难以为继,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新的园区发展模式。